这是二月下旬的一个夜晚,我躺在沙发上看《odd taxi》(奇巧计程车)看到凌晨一点,如往常一样准备拿本书去泡脚。但这天反常的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入门级别的神经网络书籍,本来只是翻着玩,夯实一下基础知识。才翻两页,书中构建的简单预测机长这样:
实在不妙,一看到“计算机不是真的思考,它们只是得到包装的计算器”这句话,我的脑子就陷入了一团漩涡。
是的,在如今这个到处都有人工智能的世界,“智能”却并不会思考。人类通过思考理解世界,再将理解的产物运用在生产活动之中。而人工智能不理解世界,它们只是在对特定问题进行定点爆破。看到“流程(计算)”这个冷冰冰的词语,让我不禁让我想到了实在论(realism),尤其是科学实在论。
科学是什么?科学是一种法则吗?科学是一种真理吗?
科学实在论,相信世界上是存在一些“法则”的,这些法则客观存在于我们所处的世界中,我们对法则的不断探索,终能带领我们探索到世界的终极,从此岸到达彼岸。例如:1+1=2便是世界的法则之一。听起来很像某些奇幻小说中的设定,正如同亚里士多德相信世界是由土、水、气、火四种元素构成一般。
我眼中的科学是什么:人类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种种现象,使用归纳法不断地进行总结归纳。人类中的一部分人,对现象背后的成因进行探索,从成因一步步推导现象,这叫做演绎法。科学就是在不断地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,对我们自身与自身存在的世界进行总结分析的系统。
在历史的长河里,科学才宛如一个初生的婴儿。曾经这个世界上只有一门学科,那就是哲学,运用哲学的思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诞生了科学的前身——自然哲学。
现代科学的建立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思想,那就是卡尔·波普尔提出的“可证伪性”。
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,不可证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。
也就是说,科学实在论不是科学。
如果你读懂了上面这两段话,你再回过头来思考,1+1=2吗?这是世界的法则吗?如果不是的话,1+1等于2的体现该如何证明呢?当然详细说下来我也不懂,因为这就涉及到了人类如何对世界抽象,如何对自然数构造与选择,皮亚诺公理等……但我想要表达意思很简单,1+1=2并不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“法则”,我们只是基于一个假设来解释1+1,然后将1+1=2的这一解释得到的结果用了起来,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学的大厦(量子力学颠覆了),以至于决定了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的工作方式。在这之后,我们使用二进制的方式模拟出了现实世界的一部分,乃至于最后我们想要能够模拟出“智能”来。
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,会发生一些可怕而又有趣的事情,最可怕的莫过于增加假设的速度超出了我们对假设的探究速度,如果科学建立在了某个假设的地基之中,而这个假设之上又衍生出了数不清的假设,那么一旦地基的假设崩溃,整个科学的地基也将崩塌。写到这里,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高中时读《上帝掷骰子吗》那本书中,在量子力学出来之前,笼罩在物理学大厦上的那朵疑云的意思了。
从我的这个角度出发,也能大致理解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必要性。
我作为一名普通人,以及阅读本文的各位读者朋友,我知道以上的内容也并不会产生什么实用性的价值可言,正常人的生产生活不需要它。但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,我希望能传达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思想,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。正如乔姆斯基所说:“机器能否思考是个毫无意义的问题,要对那些显而易见的结论保持质疑”。
一件趣事:
物理学的大牛们,尤其是研究量子力学的,例如彭罗斯等,都不认为意识是一种计算。而计算机、人工智能界的大牛们,都普遍认为意识是一种计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