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在洗澡的时候,我会想些什么?
我想象着下周的工作日午后,我坐在熟悉的咖啡馆里一言不发。热心的店主会关注着每一位顾客的状态,于是向我抛出寻求对话的橄榄枝。

“润书为什么今天又一言不发”,店主缓缓地语调和往常一样,将店里的光都引向了我的面庞。不知几双眼睛都在盯着我。

“因为我今天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”,我尽量使用平静的语气说这个烂俗的笑话。我猜店主接下来会提到疏离型人格。

果不其然,她捂着嘴笑着说道:“这就是你的疏离型人格吗”,全场的观众们应当是理解这个梗的,便将谈话的氛围又迎向了一个愉快的小高潮。当然,我会表示反对,请店主停止给我打标签的行为。

接下来,我会期望全场的人们安静聆听,让我开始阐述我的哲学:
“你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吗?就是脑内会循环的播放某一首你最近喜欢听的旋律。如果把人的状态比作这样的经验,在前段时间,我的脑子里是一首激烈昂扬的曲子,而现在是一首平静绵长的忧伤歌谣,我把这种切换音乐的方式称之为换碟。”

我拿起杯子喝两口水。

“为什么会换碟呢?前段时间,属于我自己的哲学终于将我矛盾的内在拟合了。我看世间万物都变得如此的透彻,看见水流动的规律,看见风如何摧残了岩石。事物在我的眼中,不断变换着坐标系,一切都是圆满的,都潜藏着一种隐秘的规律。只需要不断地追问下去,谜底终会揭晓。所以这时候的我,躁动不安,精力充沛,不断地将这种哲学在自己的生活里通过行为体现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将世间的知识,通过我的哲学衔接了起来,竟然能够成功的做到自圆其说。我愈加飘飘然了。”

我克制住我逐渐抬升的情绪,和演说时的表情。

“我不断地提醒自己,不忘初心。周五的夜里是第三次,事不过三。因为我在曲子的末尾,终究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旋律——存在着践行哲学失败的事情。周六的夜里,我刚踢完足球,但是我的精神疲惫不堪。我意识到了,这首曲子仍不成熟。”

“如果说之前那首曲子,是厚积而薄发,让我开启了心智,那么之后呢?之后不又应当是一次新的厚积之路了么。于是,暂且收束光芒,回归到自身的物理化学反应之中。这就是当下这首歌谣。”

洗澡快结束了,我还没想好这一大段话该以怎样轻松愉快的节奏收尾。不过还好,这仅仅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,是我独自一人的自娱自乐。

我的初心总被摆放在我的个人网页首页、我的微博简介等等各种社交平台,这是王小波写在短篇《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》里的一段:“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。如果我会发光,就不必害怕黑暗。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,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”。
我总想让自己无时无刻都能看见这句话,期待着自己成为星星的那一天。